什么是政治监督?政治监督就是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政治属性,运用政治视角,聚焦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实施的党内监督。政治监督贯彻于纪律监督、监察监督、派驻监督、巡视监督的始终,在“四项监督”中,处于核心地位。加强政治监督,根本目的是压实政治责任,强化政治担当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近年来,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把握政治监督首要任务,强化责任担当,聚焦监督内容,突出监督重点,推动政治监督取得很好成效,各地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,切实推动了“两个维护”。但政治监督也存在不足和短板,主要表现在: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得不够实,政治监督存在虚化、弱化现象;日常监督没有从政治高度深入剖析发现的问题,对联系地区和联系单位政治生态掌握不够深入精准,等等。
针对以上问题,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,在履行政治监督中,必须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,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,充分发挥保障行、促进完善的作用,着力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规范化。
监督对象、内容和措施要具体化。具体化体现监督的“点和位”。监督对象是“靶子”,对象具体化是为了解决“监督谁”的问题。党章和党内法规明确要求,政治监督要紧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,尤其要盯牢“关键少数”特别是“一把手”。 2019 年以来,我们围绕监督谁的问题,建立监督台账,将两个联系地区和 20 个省直部门 230 多名省管干部名单纳入监督视野,并根据干部任免情况适时调整更新,做到监督对象心中有数。内容具体解决“监督什么”的问题。政治监督中,我们要聚焦根本制度、基本制度、重要制度贯彻执行,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执行,理论武装,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,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,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,权力运行,履行职责使命等情况加强监督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展监督,做到重点突出,统筹兼顾。措施具体化是为了解决“用什么手段监督”的问题。“靶子”确立,用什么手段“打靶”,就是监督措施。要用好最直接的问题线索处置监督手段,认真办理联系地区和联系部门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线索,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,形成强大震慑;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,用好工作提示、纪律检查建议书、监察建议书、约谈提醒等载体,着力纠正政治偏差等。
监督谋划、力度、频次要常态化。常态化要解决“状态”问题。政治监督是一项长期性工程,必须一以贯之,常抓不懈。一要抓长期,立足监督任务,拟定各年度监督工作要点,为政治监督明确任务和方向;建立推动政治监督长抓长管的制度,拟定监督工作长期和近期规划,出台意见办法,为推动政治监督提供遵循,拉长监督时间轴,保持政治监督的长期性。二要抓日常,保持监督常在。把政治监督融入日常工作,对照每年度《监督工作要点》,前移监督关口,聚焦具体人、具体事,定期开展“政治扫描”,及时识别苗头性倾向性政治问题,打扫和洗涤政治灰尘。三要抓经常,将政治监督与问题线索处置有机结合,推动政治监督成为一种常态。加强对政治监督工作的调度,定期研究部署工作,解决存在问题,补齐短板,提升监督实效。
监督流程、路径、制度要规范化。规范化是政治监督“点和位”的体系建设和系统构造,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履行政治监督必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做到“监督合规、流程科学、制度健全、标准一致”。一要依纪依规,做到到位不越位、用权不滥权,要深入学习研究政治建设纲领性文件,梳理职责任务,拟定监督清单,有依有据实施监督。二要流程科学。按照“收集内容、制定方案、建立台账、实施督查、强化问责”设计科学合理的监督流程,形成监督的闭环,提升监督质量。三要健全制度。要加强政治监督体制机制建设,建立完善信访举报受理、问题线索处置、日常监督、警示教育、廉政档案建设、政治监督活页建设、“一案一整改”等制度,推动政治监督规范化、系统化。四要标准化推进。建立政治监督任务、责任、问题清单,实行清单式管理、对账式销号;高标准建好用活联系 地区和联系部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,建立完善政治监督活页,实行动态更新、精准画像,全面准确把握政治生态情况。
来源:贵州纪检监察杂志